A+ A-
A+ A-

十六

修炼工夫,进一步,更有一步,首到真空妙有,才

算大丈夫功成名 遂之候。莫说修炼一道至虚至细、不可

以层次计也,即日用应酬之类,亦是由浅而深,要做到

无人无我无寿者众生诸相,才算与人无忤。又如人欲向

善,必先语以因 果报应,才肯出力舍财,及习之久久,

然后语以仁义之行,不邀功,不计名,从此引入大道,

亦是神圣苦心。昔庄子云:“名利者,天下之公器,只

可以少取,而不 可以多得。仁义者,天下之遽庐也,只

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留。”庄子之言,诚见到语也。

吾前云,积功累德,不必他求,唯勤修大道于己,以之

自任,更将此道 信受奉行,推之于人。此扶道卫教之功,天下无有出于此者。诸子既闻大道,应以大道自任,其

德在是,其功在是,即成真证圣亦无不在是,只怕行有

不力耳,又何 事以外求功哉!然此一法,只可为造诣高

深者说,若与初学人言之,又恐涉于自了,徒知润身肥

家而一毛不拔,又无以感神天之悦也。知否?至玄关一

窍,前己屡为 抉破,学人必须明这个消息,然后才有把

柄,盖所谓本来人是,是即人受气成形之初一点灵阳之

气。人欲修成法身,岂外此灵阳之气乎?古云:“药出

西南是坤位, 欲寻坤位岂离人。分明说破君须记,只恐

相逢认不真。”此人,非如外道以童男童女为侣伴也,

乃是无极之极,太极一动,而有此一点灵阳正气,为人

受气成形之 本。若得此个本来人,大道自然有成。然非

易得也。必须于假中寻真,然后此人始能现象。夫人有

身后,日夜水火交会以生血肉之躯,全赖此心中之火、

肾中之水以 为之既济。兹欲寻真,不仍于后天水火中寻

出离中之一阴、坎中之一阳,又从何处下手?故曰:

“真者,借假以施工也。”修行人知生死之关,明真假

之故,欲穷生 身受气之初那一点虚无元阳,必先向色身

中调和坎离水火。迨后天水火既调,然后坎中一阳自下而上,离中一阴自上而下,上下相会于虚危穴中,烹之

炼之,而先天 一气来归,玄牝之门兆象矣。此坎中一阳、

离中一阴,即内财也。日夜神火温养,不许一丝渗漏,

即积内财也。能向自家身心寻出一个妙窍,即内法也。

前言本来 人,即内伴侣也。云虚危一穴,即内地也。欲

炼神丹,西者岂可不备乎?内之法财侣地,吾己道破。

外之法财侣地,诸子谅己知之,吾不再赘。有此坎离真

阴真阳, 一鼓而出,及至水刚火柔,鼎虚药实,自然天

地一点真阳之气不自内不自外生出来,此即所谓真铅也,

又即所谓先天乾金也。夫以凡铅而言,则坎中一阳、离

中一 阴,皆真铅。以先天真铅而论,则坎中一阳、离中

一阴,皆属后天有气有质之物。从此想来,此个真铅真

阳不自坎生,不自离有,原从不内不外虚无窟里,由坎

离水 火二物煅炼而来者也。吾今道破,以免学人误认坎

中阳气为吾人炼丹之本,庶乎其不差矣。

十七

天地之生人也,同是乾元一气,此气即太和之气,

在清空中浑沦无 间者是。人受阴阳之陶铸,而生此血肉之躯,虽由太极而阴阳,尚是真阴真阳,无有渣滓,其

去太和元气殆不远也。自有生后,气拘物蔽,那色身中

阴阳尽化为思虑 知觉之神、呼吸运动之气、夫妇交感之

精,有阴无阳,不堪入药,又何能成丹?可知后天精气

概属渣渣滓滓之物,修炼虽不得不借此入门,然而结丹

则全不用此,夫 以其有形有色,不能成就虚无一粒金丹

也。若修性徒炼气质之性,炼命只炼血肉之命,莫说不

能成丹,即能成丹,亦是幻丹,堕于狐狸之窟、蛇鼠之

群,及其究也, 不免天神恼怒,雷霆诛殛,永不得为人

身,岂不可哀也哉!至人明得金丹大道系清灵之气结成,

而清灵之气又不自来归,必假我身中真阴真阳然后可以

招摄得来,古 人谓“二八同类之物”是也。尤要知此个

元气,本无朕兆可寻,亦无方所可测,于何求之见之耶?

唯即我身真阴真阳发生时节,即是元气来入我身,以擒

制我身中之 灵汞阴精,自然凝结为丹。所以古仙云:

“修道人须先晓两重天地,两个阴阳,方好兴工。”所

谓两重天地者何?即先天后天是。所谓两个阴阳者何?

即如打坐时, 必向后天色身上有可以为依傍者下手。夫

一呼一吸,即阴阳也;阴阳原一气,一气散而为阴阳,此凡阴凡阳也。学人打坐,必先调外呼吸,以引起真人

元息。调外呼 吸,必先以意为主。孟子曰:“志,气之

帅也。”古仙云:“若要修成九转,先须炼己持心。”

可知正心诚意为修炼之本也。调此呼吸,以目了照于丹

田中,以息下 入阴跷,提起阴跷之气上入黄庭,又以息

引起绛宫之阴精下会丹田,此亦凡阴凡阳也。久之阴精

与阳气两相交融,凝于丹田土釜之中,自然阴精化为真

阳之精,凡气 化为真阴之气,蓬蓬勃勃充周一身,此即

真阴真阳,与元气不相远也。诸子要知元气本无形状,

其蓬蓬勃勃者,亦是真阴真阳之气,非天然元气。若谓

天然元气,去 道远矣。要知此中安闲恬静者,即是元气

来归,不离阴阳,亦不杂阴阳。吾师示生每坐一次,务

要有安然天然自得光景,方见本来面目,不可执著元气

竟如一物可 也。吾师传玄至此,可谓抉透精微,挖出心

肝与诸子看,生须著实行持,如董子“正其诣不谋其利,

明其道不计其功”可矣。至于有效无效,毫不期必以为

喜忧,庶 几近之。

十八 如今世人说他不爱身,看一切作为,事事俱向身上

打算,究之爱其 身者,皆害其身者也。他如娇妻美妾,

迷花恋柳,日日消耗精神,斫丧元气,明知美色淫声杀

人利刃、毒人狂药,及至死时,恬不知悔,亦何其多!

夫名利场、恩爱 多,谁不知大火坑?无奈明知之而明犯

之。当其性情己乱,志向昏迷,虽有刀锯鼎镬在前,毒

蛇猛兽在侧,亦不遑顾焉。所以古之人多寿而康,今之

人多夭而病也。 吾常言玄工无他,只是一个顺其自然可

以尽之。然虽顺自然,其间亦有旋转造化妙诀。即如下

手之时,以坎下动气收入黄宫,与离内阴精配合为一,

此不是全无事 事,如修性者之空空了照也,必观诸阴跷

之下,绛宫之上,凝神于土釜,即是初步采取法程。及

水火相激,龙虎交争,忽焉真气冲冲,一阳微动,此即

真阴真阳用 事。虽不可上下了照,然亦必视真阳上升,

我以呼吸略为提之,真阴下降,亦以呼吸略为收之,是

为河车工法。古又云:“外药发生,在造化炉中,不出

半个时辰立 地成就。内药发生,在自己身中,须待十月

圆足。”何以半个时辰即生外药?盖言水火相交,玄关

窍开,即是外药生矣。此是最不易得者。但外药发生,金木相吞, 水火相射,分毫不可差忒。差忒则大药不能

成就。此非别有一道也,以此外药之生,必心纯意正,

了无外驰,药才能生。若有一毫念起,即落后天知识,

元气又被打 散矣。故曰:“白虎为难制之物,倘用之而

不得其法,必有噬人之患。首经为难得之端,倘求之而

不失其时,必有天仙之分。”此时切忌念动意驰,他如

邪淫等心, 更不待言矣。人能静定半时,了照气机,自

然药归炉鼎,而升降上下,为内药矣。虽然名为内药,

其实皆一气也,不过在外时,纯是天然一气,及引之入

内,则有后 天之精气神在,稍不同耳。然以外药来归,

无非欲化内之精神皆成先天一气,故必须十月之久方才

圆足。尤要知金水非火不能上升,故必需内呼吸之神息,

神息,即 火也。丹非土不凝,故必以我之真意为之布置

调停。其实皆一道也,不过气机之初动再动略有所分,

在下在中在上各有一样。故丹经谓之“阳生采取,药动

河车”, 皆自然之道,无非气机之大小有不同,而河车

之大小亦各别也。生等须以活法行之,得矣。若世人之

概不言法者差,太沾沾于法者亦差。我今所传,的是真

正心法, 非心诚好道,不得闻也。 十九

凡人未生以前,此个灵神原在清空一气之中,及神

机一动,而天地 之元气即随之而动。盖元气无有知觉,

唯神有知觉,故此元气即随神之号令而合为一体,此尚

未著人物时也。迨至神气合一而投于父母胎中,人则十

月形全始生,仙 则十月气完便出,同一般作用,无有二

也。诸子明得此旨,日夜修炼,只以元神作主,务令一

私不杂、一念不起、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之体常常在抱,

犹如子父相 依,夫妇相恋情形。此神气交也,即真阴真

阳在也,而天然一点元气即在其中,不必他求矣。此真

阴真阳会合成一,即是阴精。外边元气,即是真阳。以

此阴精真阳 收罗于后天有形有色之中,即如前日神气合

一投于父母之怀一般,由是日运阳火阴符,抽添沐浴,

又如前在母腹中,假母之呼吸日夜吹嘘,借母之精气以

为长养,是 一道也。诸子起初下手,阳未生,须虚以待

之,阳既生,须勤以采之,收回中宫,久久温养,以真

意为媒妁,以呼吸元息为作用,而以精血为养育,大丹

于是可成 矣。切莫贪淫纵欲,喜动好言,以消散其元气

也。唯有温温铅鼎,以养此真阳而己。养之工何在?在回光返照,无一时一刻而或离,即无一时一刻而不养。

果能动静 有常,朝夕无间,又何患真阳之不生哉!今日

所言,确是归真返本之学,生各勉之,勿负吾训也。吾

观诸子各染尘缘,不能扫却。吾再示之。夫人血肉之躯

能有几 时,受用亦无多日,何必奔名场、走利薮以自苦

哉!在世不过百年,何必作万年之想耶?莫语以外物事,

即如生死祸患,亦是各有来历,不可著意忧虑。莫说他

人一 家,即自己一身,终成粪土,不过迟早各异耳!生

等能看得生死事小,而后不为一切外缘所扰,庶几一心

一德专于修炼,自然千万年而如故也。否则,忽而欣欣

于 内,忽而戚戚于怀,寸衷之地能有几何?一生岁月,

又有许多?精神气血必消磨殆尽而死矣。那时才悔,迟

了,奈何!

二十

今值下元,人心汨没,不得不再三提撕,唤醒梦中

之梦。即如修真 养性,孰不知去欲存诚?无奈身家念切,

妻子情长,终日言道言德,说修说炼,而尘心未断,尘

根未除,终不得其道之真谛。吾幸诸子虽未十分抛却、一力潜修,然 于此处亦尝致意焉。总之,要丢得开,割

得断,悬崖撒手,才算决烈汉子,猛勇丈夫,以之炼丹,

不难有成。否则,三心二意,其何有济?吾非教诸子抛

妻弃子,入 山林而学道也,只要在欲无欲,居尘出尘足

矣。古云:“炼己于尘俗”,原不可绝人而逃世,须于

人世中修之,方能淡得尘情,扫得垢秽。否则,未见性

明心,即使 深居崖谷,鲜不炼一腔躁气也。至于玉液己

成,再炼金液之丹,不得不寻僻静之区,鸡犬不闻、人

迹不到之处以修之,古云“养气于山林”是也。盖以此

时之工全在 先天一气,不得静地以修之,则元气不得充

满,故古云“入山采药”是也。吾劝诸子,虽不能将恩

爱一刀割断,然亦当渐渐看破。要想人到死时,一切名

利室家丝毫 也拿不去,唯有平生所造之业尽带身傍。如

其善业,还有转世之福;若是恶业,不待再世投生,即

眼前冥王亦必追魂摄魄。从此一想,倒不如趁早修行,

万一道果有 成,他日不入轮回,岂不甚乐?即不然,投

生人世,亦不受饥饿流离疲癃残疾之苦,又岂不美乎?

况有仙缘所结,上圣高真必不忍舍我而去,此身虽异,

此性犹存, 亦必再来拔度。如文昌帝君十七世而得元始之度,往事可征矣。诸子若无仙根,必不自幼好善,切

勿辜负前因,以自落于泥涂之中可矣。论近时修炼,不

拘前根,只 论眼前积功累行,好道求师,亦准一劫造成。

这个大法会,千古难遇,遇之不炼,诚愚也己。生既逢

此良会,不移一步,即有真师指引,较法会未开之时,

又何如便 易乎?待法会收后,要想学道,不知受几多苦

恼,无限奔波,才得门而入也。生等勉之,一力造成,

不负平生之愿,永脱人世牢笼。那天上清闲富贵,一任

人间帝王 将相,不能方其万一也。能将仙家之乐一想,

自不恋人间之福。苟能深得其妙,其快乐更不知为何如

也!吾日望之,生勿负焉。

二十一

至若修炼要诀,不过以虚为君,以阴阳为臣,以意

为使,识此三者 而次第修之,神仙之道尽于此矣。然虚

有几等,不是空空之虚,乃实实在在之虚;不是死死之

虚,乃活活泼泼之虚;亦不是有形有色、有方有所之虚,

乃浩浩荡荡、 浑浑沦沦、无量无边之虚。人能知此真虚,

向身心上求之,庶得炼丹主脑矣。然阴阳亦有真伪。不是天地间一昼一夜、一春一秋、寒暑温凉、盈虚消长之

机,乃人身 中清空一气、由一气而散为阴阳者也。上身

为阳,下体为阴;呼出为阳,吸入为阴;前升为阳,后

降为阴;发散为阳,收藏为阴;动浮为阳,静沉为阴。

总之,阴阳 无端,动静无始,不可以方所拘者也。唯平

其凡气,纳彼无声无臭之气,斯为真阴真阳,可以言药

矣。故学道人第一要明真虚,第二要知真阴真阳。盖不

得真虚则不 灵,不得真阴真阳,则不能变化无穷、生育

不测。然真虚得矣,真阴真阳得矣,若使无意以为之运

用,则阴阳不能返而为太虚,太虚亦不能散而为阴阳,

又将何以放 之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密哉?此炼丹之学,

所以意为主也。但意有先天之意,有后天之意。必从后

天有意之意下手,然后寻先天无意之意,庶戊己合而为

刀圭焉。即 如打坐时,先将双目微闭,是谁闭?了照于

有无内外丹田,又谁照?于是采阴跷之元息,纳心中之

神气,会于黄庭宫中,又是谁采谁纳?殆后天有意之意,

即己土 也。至观照久久,忽焉混沌片晌,不知不觉入于

恍惚杳冥,从此无知之际,忽焉有知,无觉之时,忽焉

而觉。此即先天之真意,戊土是也。古云:“真意之意,方能 成丹。”尤须知真意之意,犹与后天之意同,不过

意之前无意,意之后无意,从此一知,一知之后不复见,

从此一觉,一觉之后无有焉,此为真意之意。如人呼而

响 入谷底,风呜而应在井中,忽焉而感,感无不通。又

如人呼子之名,不觉顺口而答,不思议,不想象,此即

真意为之也。此即真意之前后际断也。虽然,真意从何

而 得哉?必将心地打扫干干净净,然后随感而通,触物

而动,乃是先天之真,不与后天思虑纷纭杂沓者同。所

谓有真心,斯有真意,有真意,然后阴阳得其真,太极

得 其理,庶几刚健中正,炼成纯粹以精之品。生等须将

吾师今日所言,句句返之于身心,著实行将去,方不负

吾所传。

二十二

邵子云:“乾遇巽时观月窟,地逢雷处见天根。”

二句即进阳火退 阴符之大要也。何谓地逢雷?即坤卦中

含孕震卦,震下有一阳来复,即是纯阴之下忽然有一阳

生,即阳生活子时也。谓之天根者,以其混沌世界,黑

暗无光,忽焉一 画开天,而阴阳动静迭为升降,天地定位,日月运行,万物之生生不息,此即天之根也。学者

须从地下雷动时采之炼之,方有踏实地步,可为仙圣阶

梯。到阳气己 极,重阳之下忽有一阴生,此即乾遇巽时

也。乾,纯阳也,巽为老阴。学道人行工而至于阳升己

极,蓬蓬勃勃充周于头目之上,其势有不可遏者,我即

静定片刻,停 火不行,不知不觉即有一阴来生。夫以上

行之气机至此而转为下降,即阴生于巽也。到得阴生之

时,即真正活午时,我即行退符之法,以目下观丹扃,

不似进火之凝 神于泥丸,即顺阴生之常矣。是谓之观月

窟。至若卯门沐浴,即阳气上进于中正之位,是阴中阳

生其半也。故酉沐浴者,即阴气下退于中正之地,是阳

中阴生其半 也。苟阳气太升,则阴气必亏,阴气太降,

则阳气必陷,唯进火而不过进,且于中行卯沐浴之法,

退符而不过退,更于中行酉沐浴之方,自然阴阳燮理,

性命双完 矣。诸子每日行工,到阳气一生,务要顺其上

升之常,若稍有壮旺,即行卯沐浴法;到阴气一起,即

行下降之工,恐阴气太盛,更行酉沐浴法,定静片晌,

不行火, 不退符,如此暂休。到得纯任自然,斯道得矣。

若阴阳反复,两两归于中黄宫内,当行温养之法。总之,学道之要,唯以真意为主,所谓以真土擒真铅,以真铅

制真 汞,三家合一,两姓交欢,斯道在是矣。然用意之

法有二,一为动时之意,一为静中之意。丹书所谓外黄

婆者,通两家之和好,故无位而动。若不知动以采药,

先天 元气如何招摄得回来?此动中之用意也。内黄婆者,

传一时之音信,故有位而静。苟不知静以炼丹,先天元

气又如何凝结成胎?此静中之用意也。修行人时而阳生

也,则动以采之;时而阴降也,则静以炼之。且真阳即

真胎婴也,然亦有二焉。一为坎中之阳,收之归于丹鼎,

烹而炼之,可成不饥不渴之人仙。一为虚无中之阳, 以

之炼于炉中,吞而服之,可成出有入无之圣真。学者须

从坎之中阳加以神火煅炼,复完纯阳之体,再从天地中

安炉立鼎,采取太虚一气归于虚无鼎炉之中,饵而服 之,

自成无上金仙。诸子须循序渐进,不凌节,不躐等,可

矣。

二十三

吾常言玄关一窍乃天地人物发生之本。其故何也?

盖以天地人物, 其始皆混混沌沌,一团太虚,杳无朕兆可寻,此即万物之生于虚也。及气机有触,偶感而动,

忽焉从空一跃,而有知觉之灵,即是天地人物之真主宰

也。吾观世之修 士,有知虚无为本,一任天然自然,而

漫不经心于其间,多有堕于顽空,无以成神灵变化之仙

子;亦有知有为有作,而不知寻出先天虚无之气,所以

支离妄诞,造成 一等妖幻邪术,而以自害害人者多。吾

今将此两般说出。生等欲求天仙,必先从杳杳冥冥、虚

极静笃之后,寻出我未生以前一点太虚之体以为丹头,

方不落边际。若 偶有方见,不能前后两空,亦非我虚无

妙相、真元心体也。果能认得这个无染无著、一空所有

之物,又必以灵觉之神为之主宰,方能渐造渐凝,渐凝

渐结,成就一个 大觉金仙。是知虚者本也,而所以能以

此虚以成不生不灭、出有入无、变化莫测之仙者,全在

此一觉而己。虽然,此个一觉在何时寻?务于至阴之中,

恍恍惚惚时, 了无知觉,忽然有此知觉,不待穿凿,无

事安排,机会相触,杳冥冲醒,方是清清净净、无知无

识之真觉也。若稍有意想知识,夹杂后天之神,则非真

觉,不可以为 我千万年之主宰矣。故曰:“静时固非,

动时亦非。其机在静极而动之初,其间只一息耳。”学者须有拿云捉雾手段,方能乘得此机,采归炉内,以真

意守之。须知 觉与意,皆二而一者也。不过以无心无意,

偶尔有知,谓之真觉。迨一觉而后,我必加意用心调停

蕴蓄于其间,则为真意。然意发而心仍无有物,始为真

意,与我先 天一点真觉不甚相远。所以无心忽觉为真觉,

一心内守为真意,其实皆一觉而己,一意而己。学人欲

采药炼丹,除此一觉则无本,除此一意则无用。无用无

本,而欲 成无上金仙,难矣。故古人云:“游思杂念,

非真意也。”真意实从一觉之后,只一心无两念,如走

路人从此一条大路而行,并不旁趋别径,即真意也。莫

说此时离 不得真意,即后来丹成道备,分身化气,游神

太虚,与夫寻声赴感,无求不应,有难必临者,要皆此

真意为之作用也。吾观诸子近虽识得本体,然色身所有

阴渣还未 干净,而意之真伪尚未了然,吾详细言之,敬

体勿忽。

二十西

炼丹之道,皆以一阳肇端。究竟阳何处寻?在生身

受气之初。又何 时采?在息息归元之候。吾言混沌中一觉,即人生身之始,所谓“一阳来复见天心”也。此时

一知不起,一念不动,忽焉一觉而动,一惊而醒,犹

“亥末子初交半 夜”是。学者于此须凝神入气穴。此个

气穴,非在有形有象肉团子上,是神气合一之气穴也,

神气聚则有形,神气散则机息。学人坐到凡息停时,口

鼻之息似有似 无,然后胎息始从下元发起,兀兀腾腾,

氤氤氲氲,所谓“一元兆象,大地回春,桃红柳绿,遍

满山原”是。于此收回药物,采入金鼎玉炉,煅之炼之,

大丹可成 矣。虽然,金鼎非真有鼎,玉炉非真有炉,亦

无非神气合一凝聚于人身气海之旁,即男子媾精之所、

女子系胞之地是。然亦不可死死执著此处烹炼也,不过

以人身元 气自一阳来复,神气交会于此,归根复命于此,

烹炼神丹、采取归来亦离不得此。除此而外,别无修炼

之处。若执著此处,未可以成神胎也。须知神气团聚一

区,恍 惚若在此,又若不在此,方与虚无之丹相合。尔

生明得此理否?若论养丹之道、生神之理,实与凡父凡

母生男生女无异,亦与凡夫之投胎夺舍相同。所分别者,

凡人 之生身受气,成就一个有形有色之体,只因一念不

持,及有感而动,浑身俱在里许作活计,所以念头一起,气机一动,而无名火又按纳不住,十月胎圆,遂成一个

孩 子,只有一体,无有二身。若有道高人借此一念投胎

之象,反而修之于心,纵念有发时,不过因物而动,其

实意发而心仍如故也,所以此念虽发,仍是虚无一气,

浑 浑沦沦,不识不知,自此采入虚无一窍,又以虚无神

火沐浴温养,及至十月之久,神胎遂就,故生出虚无之

神出来,能一能万,能有能无。所以然者,何也?以其

为 虚也。虚而有觉,是自然天然之灵觉。若稍夹后天形

色意相,则不能以虚无之神采虚无之气,炼虚无之丹,

成虚无之神也。总之是一虚而己。生悟得此旨,一阳生

时 蕴蓄而去,即是一念之持,与凡夫之意计想象、泛意

游思,大有分别。从此采之为药,与凡夫之不能主宰、

任其纷驰散漫,亦大不同。何也?只此一念之分焉耳!

是 知一念之持,即为真意,所以能成万年不坏之身;一

念不操,是为幻想,所以生又死,死又生,辗转轮回,

竟为六道三途之鬼畜。于此思之,道庶几矣。

二十五

初步工夫,如嚼铁馒头,了无趣味。唯有耐之又耐,忍之又忍,于 无滋味中不肯释手,自有无穷的真味出来。

但要万缘放下,一心迈往,其成功也不难。吾见生事物

缠绕,工夫不进,吾深怜之,吾又恨之。怜其修之不得

其功,恨其 迷之不知其脱。从此一日一夜,随觉随修,

随修随忘,自有奇效。他如日用云为,皆是人生不可少

者,且亦是炼心之境,不可专以无事为工也。第一要事

来应之,事 去己之,方见真心。若论本心,只如明镜止

水,物之照也光不分,物之去也光不灭。如此之心,乃

是真心,心到此地,即明心矣。至于真性,又何以修之?

又何处见 之?论天之生人也,赋之以气,即予之以理,

理即性也。此性原在离宫,理宜离宫修定,始见本来性

天,不知此特气质之性,而未可言虚无之性也。学人欲

见真性, 求之离宫难矣。唯有坎宫,是我先天一点真正

乾阳,下手兴工,即从此处用神光了照,久久自见本来

真面,然后运神火,起巽风,鼓出先天之金出来,以之

收归炉 鼎,再加文武火炼之烹之,以还元元始气,即可

以飞腾变化,不可方所者矣。所谓子精,亦非区区色身

物事,必要清心寡欲,方是真清药物,可为大道之借端。

否则 亦止充饥壮体,为凡间粗暴之夫,不足为先天药物也。吾示一法。日间夜晚,第一要收敛身心,不动不摇,

然后安炉立鼎,运火行符,橐籥慢吹,琴瑟细鼓,常将

雌 雄二剑手中不释,以降伏我身中之魔,斩灭我心上之

怪。至于天地一昼一夜,原自有个动静,我亦要顺天地

之动静以为作止进退,斯道得矣。尤须用水火既济之工。

水即铅也,火即汞也。如炊饭下米之初,水不过多,火

不过大,烹之炼之,自成有味粢盛。然抽铅添汞,又何

说焉?其初下米之时,水自水,火自火,犹未经神火煅

炼、神息吹嘘之候,神与气不能合一。及用文武火,加

以橐籥,风火力到时,揭开鼎盖一看,水入米中而成饭,

只见汞而不见铅,抽他家铅,化我家汞,久之铅尽汞 干,

亦犹微火薰蒸,则饭成锅粑,现黄金色。丹道还不是一

样!生有大志,必学天地间第一等人物,第二第三都是

下等,切不可先存一个期望,以障道心也。前言守 中,

是坎离交之事,故但观气息之上下往来,归于中黄宫内,

所谓神气交而后性命见。至真阳一生,以坤炉之药物引

之上升于乾鼎,此为乾坤交,而未始性之性、未 始命之

命见。此为以水灭火。若非得真一之水,必不能伏后天

阴神也。生知之否? 二十六

诸子静坐,涵养本原,从寂然不动中瞥地回光,忽

见其大无内、其 小无外、入无积聚、出无分散、氤氲蓬

勃、广大宏通之状,固是天机发动,可采可炼,可为服

食长生之大药。即使静坐己久,不见有渊涵一切、包罗

万象之机,只要 一片清气,无思无虑,不出不入,亦是

我真一之气蕴蓄在中,只是我后天气弱,不能冲举他壮

大耳,此亦是天真常在,亦可采之服食。切不可以无此

蓬勃氤氲,而任 其心之走作可也。此为要诀。又凡行为

动作语默,虽极细极微至鄙至俚之时,我亦以此心了照

虚无穴中。久之,如有气机动处,我以一念收摄,不许

他纷驰散乱;如 无气机之动,只要有一片清明在我无极

宫中,气不躁暴,神能收敛,亦是真气主宰,我当一心

不二,持之操之,亦是烹炼小法,不必再求真一之气大

发生可也。此亦 修土多忽略者,吾今日并为指出。大凡

天下事,无不由小而大,自粗而精,凡事皆然,何况大

道乎哉!吾师金液己还,回想当年修道,还不是一步一

步积累而上!若 必要天花怒发,真气溶溶,恐尔学人少

采取之时矣。但此个采取,不是运行河车,只在一念回光,收归鼎炉就是。若太为用力,恐动后天凡火,丹又

伤矣。吾师前示 元精化为先天真一之气,再为细论。夫

人身之精,不经火煅,概属后天交感浊精,只可生人,

不能成仙,且多夹杂欲火,稍有于中,刻不能容,所以

昔人谓“丧身倾 命之物”者,此也。此岂能成仙哉?修

士必于打坐时,调其呼吸,顺乎自然,一出一入,不疾

不徐。如此调息,虽属后天凡息,然亦是自在真火。似

此烹炼一番,将 那后天有形之精忽然化为元精。到得丹

田有氤氲活动之气现象,即是化精之候。试思凡精,有

形也,元精,灵液也,犹人口中真津一般,不经真火一

灼,万不能化为 元精。此时究何凭哉?吕师云:“曲江

月现水澄清,沐浴须当定主宾。若到水温身暖处,便宜

进火办前程。”吕师之言,水温身暖,的是化精之验。

此时若不采取, 必致元精为火所灼,化为血汗,从毛孔

而倾矣。诸子必无思无虑,一任自然之火,精方是元精,

气方是元气。从此元精一动,元气即生。那元气中忽有

浩浩渊渊、刚 健中正之象,与平日凡气微有不同,即是

真一之气发生出来。且凡气之动,但见其暖,不见有逍

遥自在之处。唯真一之气动,此身苏软如绵,美快无比,恍惚似有可 见,又似无可象者,此即真一之气生也。且

真一之气发象,只觉清凉恬淡一般趣味。养之纯熟,此

心亦化为乌有,了不知有天地人我,此真一之气之明验。

诸子未得 十分圆满,不必有这几般景象,只要有一点乐

处,即是药生消息。至真药发生,必要真一元神以招之,

方不走作。何也?即吾前示玄关窍开,元神发象,可为

大药之 主宰,故古云“以灵觉为炼丹之主,以冲和为大

药之用。”生即此以推,炼丹之工尽于此矣。

二十七

天地间至无之内至有存焉,至空之中至实寓焉。人

能于虚无中寻出 真实色相,所谓长生不老之药在是,神

仙不死之丹亦在是。彼不知真空妙有者,盍即“方诸之

取水于月,阳燧之取火于日”而一观之乎?当水火未有

时,方诸则寂然 耳,绝无水痕之可见,阳燧则冥然耳,

了无火色之可言。及至方诸对月而水起矣,阳燧对日而

火生矣,此岂水在月乎?火在日乎?如果水火在日月,

当方诸阳燧未悬 之时,何以不见月之有水、日之有火?

询之日月,而日月不知也。抑岂水在方诸乎?火在阳燧乎?如其水火在方诸阳燧,当未与日月相对之前,何以

不见方诸有水、 阳燧有火?问之方诸阳燧,而方诸阳燧

仍茫然也。又岂水火在于空乎?当水火未有时,而太空

固漠漠也。水火既有后,而太空仍漠漠也。果何故哉?

《易》曰:“寂 然不动,感而遂通。”其意昭然若揭矣。

特非有人物以感之,则寂寞者仍寂寞矣。唯能善于感,

自能妙于应。但感者非从无人无我无思无虑中出,则非

妙于感也,又 焉能妙于应哉?总之,人能虚极静笃,始

能会得本原,而后知形形色色皆后天有生有死之尸气,

虚虚无无乃先天不生不灭之元神。可见先天大道,殆一

虚而灵、无而 妙耳,岂区区在后天精气神哉!然必断交

感之精,而后元精溶溶而来,马阴藏象矣。必除呼吸之

气,而后元气融融,浩气流行,与太虚无二矣。必灭思

虑之神,而后 元神跃跃,保合太和,一气充塞虚空界矣。

又非全不用后天也。虽有先天为之主宰,亦赖后天为之

运用。倘一概不用,此身又将安寄哉?古所谓“皮之不

存,毛将安 附?”于此可恍然悟矣。学者借后天形色为

煅炼之具,及至真人出现,而假者在所轻矣,所谓“借

假修真”是也。虽然,三者之中,又元神为最。必要万缘放下,一 丝不挂,庶几有真神,斯有真精,有真气。

若无真神,则药为凡药,火为凡火,不唯不能成丹,且

反为之害也。生等欲闻道妙,即此是道妙,自古神仙不

肯轻泄于人 者。

二十八

生等行工至此,真火真药两般俱有。夫真药,即先

天真一之气。其 在后天,即元精元气,所谓真阴真阳形

而为真一之气也。是即凡息停而胎息动,真津满口,即

验元精之产也;周身踊跃,即见元气之动也;此时清静

自然,美快无 比,即真一之气藏于个中矣。然真一之气

虽动,不明起火之法,尚不能升于泥丸,化为玉液琼浆,

吞入于腹,而结为长生之丹。夫以药生不进火,止于冲

举下元、壮 暖肾气而己。药即真一之气,火即丹田神息。

以神息运真气,方能透彻一身上下中外。古云“抽铅添

汞”,又曰“还精补脑”,又曰“以虎嫁龙。”要之,

此工自上 而下,由逆而修。始而玄关初开,必须猛火急

烹;既而药苗新生,不用逆行倒施,则金丹不就。伍仙

示河车工法,所以有吸舐撮闭之说也。吸者,行工时聚气凝神于 丹田,蕴蓄谨密,不许一丝外漏。舐者,舌抵

上腭,使赤龙绞海,而真津始生,化为甘露神水,以伏

离中之火,即古云“铅龙升,汞虎降,驱二物,勿纵

放”是,又 即“以铅制汞结成砂”是。若非舌之上舐,

安得七般阴滓之物化为神水,而成一粒黍珠哉?撮者,

齿牙上下紧紧相黏,口唇上下紧紧相抱,务使内想不出,

外想不 入,神依于息,息依于神,神气打成一片,两两

不分也。闭者,下闭谷道,上闭口鼻,六门紧闭存神,

即教真主坐黄庭,俗云“丹田有宝”是矣。古云“上不

闭,则 火不凝而丹不结。下不闭,则火不聚而金不

生。”是以金丹之要,凝神要矣,而聚气添火之火,尤

不可少焉。总之,西者之工,一半天然,一半人力。学

者药生之 初,微微用一点力,久久则纯乎天,而不假一

毫人力为矣。再者下手之初,必要安炉立鼎,方可采取

运用。夫炉鼎有几般,一身上下亭亭首立,即安炉立鼎,

天尊地 卑,上下分明矣。此外炉鼎也。若内炉鼎,始以

神为内鼎,以气为外炉,继以气为内鼎,以神为外炉,

总是身心挺立,独立不摇而己。炉鼎安立,然后心火下

降,肾 水上升,久之则离火中有真水下降,肾水中有真火上升,从凡阴凡阳中炼出真阴真阳之物来,即是药生,

便当采取。生今年华己迈,气血将枯,宜日夜行持,不

可专 务于动,竟少静定之时。如此元精自生,元气自壮,

而先天真阳亦于此而现象,长生之果证矣。学道人只要

能停后天凡息,则生死之路己绝。能停后天呼吸,即见

真 息。真息即真气,同一气也,发则为呼吸之气,藏则

为真一之气。此气一伏,即结丹矣。生等务要日夜凝神

调息,久久自断凡息而现真息,如此即仙矣。

二十九

生须体吾一片婆心,速速造成,好代为师行化,且

趁此大道宏开, 正好挣功立业。不然,过此一会,欲如

今日之积功难矣。尔等务期成仙,要成金仙,若人仙地

仙,犹小也;度人要普度世人,若度一二人登仙证圣,

犹微也。如此志 愿,才算大豪杰,大力量,大知慧。否

则,虽登上仙,亦庸庸碌碌,不足道也。然修炼之始,

吾即以此为教,生等口虽能言,究竟心中惝惝恍恍,无

有一个铁石心 肠。定要如此自修,如此度世,才算一个

大丈夫,不负天地父母君王师尊之重托者。今日看来,尔等工虽不一,要皆各有所得,谅于吾师所示之志愿,

己能实力体 行,一肩不辞也。试观吕师初遇正阳,教以

黄白之术,即不忍累及五百年后之人,继后玉丹告成,

誓愿普度世人,自家方才飞升,此其志愿为何如哉!真

千古之卓卓 者!生等能立此志愿,不患不到金仙地位。

趁兹经筵大展,赶紧修持,道不难成,德不难就矣。而

今生等有得如此,尘垢谅己看得破,打得穿,但还要加

工上进,抛 弃尘缘之累,无挂欠自无拖拽,一心一德,

功成易易。至于修炼之事,无非坎离水火。学道人欲得

神水神火,先须清心净意。此清净二字,即求神水法也。

到得意诚 心正,自然神游太虚,气贯于穆,我于此始将

神光照入虚无窟中,即求神火法也。真水真火两两配合,

不寒不燥,即龙虎上弦之气生矣。所谓“阴阳平衡,卯

酉二八 沐浴”者,此也。但初兴工,清净其神即为水,

以真意主持即是火。此须神气二者不相剋贼,水中神火

生焉。至于下照,此为火也,然亦要不急不缓存于其中,

此即 火中有水。如此用火用水,出之以无思,将之以恬

淡,只有温温液液一点氤氲之气,此即真水真火中煅出

真一之精来也。所谓“片晌虎龙频斗罢,夺得金精一点生”,此霎时间事耳。然得之虽易,守之实难。不行子

午河车,不用逆施造化,是犹窑头泥瓦,未经火炼,一

遇雨来,仍化为泥。其必速采此一点阳气,以之升上泥

丸,配合阴精,然后飞者不飞,走者不走,合成一块紫

金霜,不怕历遭磨折,且愈炼愈坚也。所以古人喻外来

坎中真铅名之为虎,以虎之性好伤人,难以驯伏,必得

真汞以合之,则气不下堕,血不外散;内里离中真汞喻

之为龙,以龙有奔逸之患,不能善善降伏,必得真铅以

制之,则神无妄思,精不外泄。此龙虎之所以名也。至

名曰铅,以其下沉而不起,喻人之真气,自从破体而后,

日夜动淫生欲,不能完固色身,必得汞火下入,然后水

得火而化为一气,所以无走漏也。尔等近己会上乘妙 道,

丹经比名喻象,要不外水火二物。到得水中火,火中水,

水火不分,化成一气,即金丹矣。要之,得丹不难,只

须片晌之工,唯温养此丹成圣为难。生须勉而行 之。

三十

修炼一事,则无他妙,只是一个太极。若于虚极静

笃之际,实实有 一段太和气象,完完全全在我方寸,即得真一之气,可炼天元神丹。何况玉液小果之修,焉有

求之而不得、取之而不在耶?况此虚极静笃,浑无物事

存于胸臆之间, 即吾人未生时此个真元心体在于虚空中

是也。然此虚无一气,实统天地人物而同归。《中庸》

云:“尽性而参天地。”孔子云:“修己以安百姓。”

其道岂有他哉? 不过此虚无中一点真气为之感而遂通焉

耳。人于虚无之气果认得清楚、踏得实在,天下何事不

可为,何人何物不可与哉?修道人于此一著要认得端倪,

不许他杂,方 算至清之水源,可以炼成仙丹者。虽然,

即得此个真气,还是浑沦完具,未曾剖开,犹不足取长

生之药,证长生之果。故道家又有性命双修之说。到得

虚无之极,忽 然一惊而醒,一觉而动,太极开基矣,天

地始判矣,而人物之生遂于此无穷矣。此时一觉而动,

即太极动而生阳,阳气轻清,上浮为天,如人之有性也。

及至动极又 静,静而生阴,阴气重浊,下沉为地,如人

之有命也。此天地一阴一阳,即人身一性一命。然但曰

阴阳动静,而无交合之道,则天地之生机不能畅遂,人

身之生理断 难完成。天地必须一阴一阳相为往来,阴中

含阳,阳中抱阴,方能成亿万年不敝之天地。人身亦必一性一命相为流通,以性摄命,以命归性,方能成亿万

年不死之人 身。何也?天地一阴一阳交,而生机自畅,

人身一性一命合,而生气弥长。未有天地阴阳不交,而

能生育无疆者,亦未有人身性命不合,而能长生不老者。

总之,生 等既明性命交会始产本来真种。真种者何?即

虚无中一点元气,亦即太和一气。尔等如有不明,不妨

求之冥漠无朕间,有一番中和趣味,有一点恬淡意思,

身心爽 健,腑脏安和,即真一之气所在矣。夫人未有身

时,得虚空此个真气,而后投之父母胎中,借天地之灵

阳,假父母之精血,而后无形生形,无质生质,十月落

地下 来,虽与父母分离,而天地一元真气初未尝与身离

也。尔学道人须知,此个真一之气,是天地人物之至宝,

有之则生,无之则死。必于此真一之气发动,不许他泄,

务运子午河车,将来配合我后天虚无之性,合为一体,

返还身中,而后长生可得。再加神火内炼,真息外行,

内外交修,而神仙可证矣。尤要知此个元气,无精粗表

里,无在而无不在,处处提防,外不遣言语应酬而泄气,

内不令梦遗交媾而漏精,如此无内无外,无大无小,无

一处不施其工,始得聚积而成一洞神仙。不然,未有 能成者也。不怕一,只怕积。信然信然。

全文阅读>>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