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A-

黄元吉先生语录序

《语录》一书,黄元吉先生于乐育堂传授心法,原

未敢轻泄之书 也。今胡为而公之于世耶?盖以运际下元,

人心奸险己极,世道沉沦愈深,不有人焉出而讲正本清

源之学,大道之晦不知伊于胡厎。先生自丰城应运而来,

设帐于兹 十有余载,每于注《醒心经》、《求心经》、

《道德经》之余,辄与及门讲究性命双修之理、天人一

贯之原,无一不阐发尽致,意欲造就人材,上为往圣承

道统,下 为后学肇心传,又何忧至道之不明哉?

虽孔孟诸书亦赅性命之学,然隐而不发,读者无由

会悟也。惟此 《语录》,理极精深,语却明显,步步引

人入胜。修真之士,若得此以为梯航,不难首造上乘,

以遂吾师普度之意。每篇再三告戒,反复叮咛,足见苦

口婆心。其有 录诸友之过者,非不讳也,盖以人同此病,

对勘而当思自新;其有录诸友之善者,非自夸也,盖以

人皆可为,返观而自怀精进。且此《语录》无所不言,

亦无所不 赅。言命工者,见此而得其关窍;讲性学者,见此而知所操存;谈因果报应者,见此而知重内轻外,

修德行仁;其有裨于人心风俗,非浅鲜也。但所教弟子

多人,来 学早迟不一,其间请问多同,所答遂不无重复

之语。阅者须会其意,勿拘执其词,庶有得于身心;若

在笔墨字句间讲究,失之远矣。

或曰:“此书天机毕露,未可轻传。”岂知剥极必

复,穷极必返, 斯亦气运之常,无足怪也。况此时不急

讲明,将来运转上元,又谁为圣贤扶道脉乎?予等纂集

《语录》,非好事也,不得己也。伏冀继起有人,同阐

三教大道,庶不 负吾师金针尽度之意也。兹值书成,公

诸天下后世,各宜珍重,勿以其易得而忽之也。是为序。

乐育堂弟子等顿首谨序

序一

予笥中旧有《乐育堂语录节本》,以为寻常劝世文,

初不甚厝意。 有请印流通者,姑许俟异日考订,犹淡漠

置之也。壬申夏,柳君云亭自蜀归,得原本二册,求予审定者再,亦因丛脞,未汲汲从事。己而至同德堂,见

曲君月川案上 有此书,且告予曰“甚善。”予信手翻阅,

其首卷论阳生之道,甚惬予心。其言曰:“阳生之道,

不外无思无虑而来。即如贞女烈妇,矢志靡他,一旦偶

遇不良,宁 舍生而取义。又如忠臣烈士,唯义是从,设

有祸起非常,愿捐躯以殉难。此真正阳生也。不然,何

以百折不回若是耶?由是推之,举凡日用常行,一切善

事义举,做 到恰好至当,不无欢欣鼓舞之情,此皆阳生

之候。又或读书诵诗,忽然私欲尽去,一灵独存,此亦

阳生之一端也。又或朋友聚谈,相契开怀,忽然阳气飞

腾,真机勃 发,此亦阳生之一道也。更于琴棋书画,渔

樵耕读,果能顺其自然,本乎天性,无所求亦无所欲,

未有不优游自得,消遣忘情者,此皆阳生之象也。总要

一动即觉, 一觉即收,庶几神无外慕,气有余妍,而丹

药不难于生长,胎婴何愁不壮旺!尤要知人有阳则生,

无阳则死。从此悟得,方知阳即道,道即虚无自然。子

思谓‘道也 者,不可须臾离也’。其即此收敛阳光,不

许一毫渗漏之说欤!诸子卓有见地,吾故以铺天匝地、

亘古历今真正元阳无时无处而不有者示之。若以此示初学人,反使 无路入门”云云,诸如所言,是诚洞见道源,

不同小家之论、与夫死于句下、人云亦云者可比,尤非

未得师传,妄加揣度者所能梦见。于是更览其余,头头

是道,恨相见之晚。且闻孙海波言:“吾师述古老人谓

此书谈工太明显,不可泛传。”则其价值己可概见。爰

为校勘终篇,晤柳君陈其内容。柳君乃醵金若干元付手

民,属鄙为序,特识其因缘如此。

抑予闻古之大德访道求师,往往尽弃家财,抛别妻

子,负笈万里, 跋涉数十年,而不一遇。即遇又必服劳

甚久,折磨备至。而所传不过一二言,服膺久之,乃恍

然有得,所谓得一万毕者如此;一百十千,愚明柔强者

如此;访道、闻 道、行道之难又如此。乃或不然,不须

挚敬,不须远求,不须服劳,不须久待,不须北面称弟

子;而彼得道高人,将毕生心血无上天机和盘托出,笔

之于书,付之剞 劂,人赠一本,则或束之高阁,或计较

毫毛之价值,不肯购求而失之交臂;或以所值甚廉而走

马观花、当面错过者,又比比也。是以易得则易失,久

成乃久安。古 云:“此事至玄至妙,忧君福薄难消”,

又云“无因之果,事所必无。”以今人之认假不认真,见小而忘大也,予之所不能己于言者也。抑又闻之:鸡

之于食也,三 五粒则抵隙尽啄而甘之,多则狼籍满地;

猿之攫粱也,空人之田,而腋下所怀者一二。学道者之

不在多贪亦如是也。夫今人之聪明精力几何?人事之奔

波奚若?过隙 百年,老将智而耄继之。一诀一法,皆可

成真。其速务其当务之急,择一善而约守之,简练以为

揣摩,火始然,泉始达,扩而充之不可胜用也。其勿效

彼鸡与猴之多 取而无当,是又予介绍此书于阅者之微意

也。是为序。

癸酉夏西月西昌果圆居士敬撰

里雾中,杳 不知其所指。求其明白简易、深入显出、于

行工次第确有程序可循者,不稍概见。是书朴实说理,

畅发玄风,诚性学之梯航,命宗之津逮也。腾剑往年曾

获旧本,残 缺不完。戊午来省,得借观于康千里处,恐

希世之宝年久而散失也,爰商之同学诸子,精校分刊,广为印刷,以公诸世。后之读者潜心玩索,当不河汉余

言。

民国八年己未七月中浣荣县龙腾剑谨跋。

全文阅读>>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