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A-

她走到窗边,望着楼下来来往往的工作人员:“但王朔老师说得也有道理,创作需要自由度。”

思索片刻,她终于做出决定:“建议暂不给予黄牌警告,但要加强对李远创作走向的关注。”

她在本子上快速写下这个建议:“这样应该能平衡各方的诉求。”

直播间内,李远放下手中的钢笔,深蓝色的墨水还未完全干透。

他盯着稿纸上密密麻麻的文字,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纸张边缘。

“林耀东的后半生,才是真正的重头戏。”他自言自语。

稿纸上,林耀东的人生轨迹清晰可见,但接下来的转折该如何安排?

“这个转折点必定会引起争议。”他的指尖轻轻划过纸面,“但如何在不触及红线的情况下,展现人性的复杂性?”

监控画面里,李远保持着这个姿势已经十分钟了。

观众们屏息以待,弹幕也安静了下来。

突然,李远抬起头来,目光如利剑般直视监控***头。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锋芒,仿佛已经找到了答案。

弹幕瞬间爆炸。

“***!这眼神太帅了!”

“刚才那十分钟的沉思就值回票价!”

“感觉要来大的啊!主播这是想到什么了?”

“这表情,绝对是要搞事情了!”

李远目光坚定,缓缓开口:“各位观众。”

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每个字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接下来的故事,会让你们看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林耀东。”

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神秘的笑意:“这个转折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但我向你们保证,这绝对是一个值得等待的结局。”

直播间的人气瞬间飙升,弹幕更是密密麻麻地铺满了整个屏幕。

网络上立即炸开了锅,各大论坛的热度节节攀升。

“我赌五毛钱,林耀东肯定会在金融圈大展拳脚!”有人在论坛发帖猜测。

“你们想多了,以林耀东的性格,怎么可能安安分分做金融?”另一个ID叫“吃瓜群众”的网友立即反驳。

“别天真了,这种角色怎么可能洗白,肯定会有更大的阴谋。”一个老读者分析道。

评委室内,于正正在刷新着窃听页面,眉头越皱越紧。

他看着屏幕上热度不断攀升的讨论,手指不自觉地敲击着桌面。

突然,他抬起头,目光扫过其他几位评委:“我们是不是真的判断错了?”

这句话让原本各自忙碌的评委们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深夜,李远独自坐在电脑前,屏幕的光映照在他略显疲惫的脸上。

他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心中构思的情节如潮水般涌出。

今天,他要在《破冰行动》中引入一个重要角色——香江大毒枭刘浩宇。

这个人物将彻底改变林耀东的命运轨迹。

房间里只有键盘敲击的声音,李远完全沉浸在创作中。

香江,一间破旧的出租屋内。

林耀东站在窗前,望着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眼神中带着复杂的情绪。

这里是香江最普通的街区,楼房老旧,街道狭窄,到处都是廉价的小贩和吆喝声。

空气中飘散着各种混杂的气味,油炸食品的香气、下水道的臭味,还有不远处茶餐厅飘来的奶茶味。

从东山市呼风唤雨的富商,到如今寄居在这种地方,落差之大让林耀东一时难以适应。

房间里只有两张床,一张桌子,墙上的墙纸都已经发黄脱落。

“哥,我找到一份送外卖的工作。”林耀华推开吱呀作响的房门。

他的脸被太阳晒得黝黑,身上还穿着送餐公司的***,额头上有汗水在闪烁。

林耀东转过身,看到儿子憔悴的模样,心中一阵刺痛。

曾经在东山,林耀华也是风光无限的富二代,如今却要靠送外卖维持生计。

“不用了,你专心找正经工作,生活费的事我来想办法。”林耀东语气坚定地说。

“可是哥,我们现在……”林耀华欲言又止。

“听我的。”林耀东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我们在东山积累的资金虽然不多,但足够我们东山再起。”

林耀华张了张嘴,最终还是点点头离开了。

看着弟弟疲惫的背影,林耀东眼中闪过一丝坚毅。

他拿起桌上的报纸,仔细浏览着房地产版块的信息。

好几个小型翻新项目引起了他的注意。

三个月后,林家兄弟已经搬到了一处环境稍好的公寓。

林耀东凭借带来的资金和过人的胆识,从几个老旧房屋翻新项目做起。

他的眼光独到,总能找到那些价值被低估的房产。

经过精心翻修后,这些房子的价值往往能翻上好几倍。

渐渐地,林耀东在香江房地产圈里有了些名气。

一个周五的晚上,在半岛酒店举办的商业酒会上。

林耀东西装革履地站在角落,观察着来来往往的商界名流。

“林先生,久仰大名。”一个温和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林耀东转身,看到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人正端着红酒杯向他走来。

男人穿着一身手工定制的深蓝色西装,举止优雅,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

“您是?”林耀东微微一愣。

“刘浩宇,几个地产项目的投资人。”男人伸出手。

林耀东心中一惊,这个名字在香江商界可不陌生。

“刘总您太客气了,我只是做些小项目。”林耀东谦逊地说。

刘浩宇轻抿了一口红酒,眼中闪过一丝精明:“林先生的几个翻新项目我都看过,很有想法。”

两人相谈甚欢,刘浩宇对林耀东的见解和胆识赞不绝口。

一周后,位于中环的豪华写字楼。

林耀东站在刘浩宇的办公室里,内心震撼。

偌大的办公室,一整面落地窗直面维多利亚港。

远处的游轮在海面上缓缓驶过,整个香江的繁华景象尽收眼底。

“这是我们物流公司的航运图。”刘浩宇指着墙上巨大的电子显示屏。

密密麻麻的航线覆盖了整个太平洋和印度洋。

林耀东这才明白,眼前这个表面温和的男人,掌控着一个庞大的跨国物流帝国。

小说《我靠观众情绪值成为编剧之王》 第11章 改变的契机(2042字) 试读结束。

全文阅读>>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