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赶回家时,看到的只是一片废墟和新坟。父亲,母亲哥哥还有全村父老乡亲全没了,武文斌当时就昏了过去。
回到学校,已经到了年关。留在宿舍没有回家的几乎都是类似他的遭遇的同学。大家悲痛之余,在一些进步同学的影响下,断然决定投笔从戎,为家报仇。
此时,太原会战刚刚结束,平型关大捷极大地鼓舞了国人的抗战信心。对武文斌他们这样的热血青年也产生了极大地影响,于是,在**地下组织和进步学生的动员和组织下,他们决定去山西参加八路军,或者去延安,投身抗日。
为了路途安全,他们决定分散行动。几个人一组,分批分期前往山西。
武文斌一组六个人,都是同期的同学,年轻人,平时也打交道,相互也熟悉。所以一路上大家说着话,互相帮衬着,也还算顺利。
砰砰,山下又传来两声枪响,打断了武文斌的回忆,村里鬼子兵还在施暴。
突然,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声传了过来,武文斌仔细看去,见两个鬼子兵正抬着一个女孩往房间里拖。那女孩拼命的挣扎着,尖声哭喊着,可还是被拖了进去。
是兰兰!兰兰落到鬼子手里啦。武文斌不敢往下想。一股热血涌上脑门,他抓起斧头“啊”的喊了一声,就想往山下冲。
站在村头路口的一个鬼子似乎发现了什么,抱着机枪对着这边就是一梭子,虽然离的很远。子弹还是飞了过来,打在离武文斌不远的石头上啪啪作响,让他打了一个激灵,赶快躲在一块石头后面,脑子也冷静了下来。是啊,现在这种情况,他独身一人,赤手空拳,冲下去只能白白丢了性命。
可是兰兰,武文斌一拳砸在身边的石头上,往事又浮现在眼前。
按照正常的路线,从北京到山西应该经石家庄转西,进娘子关至太原。但由于此时太原已经被日军占领。所以无论去延安还是找八路军,都要经过日战区。因此武文斌他们没有走这一线,而是南下邢台,再西转进太行山。这样便绕过太原,晋中等日战区,最主要的是听说八路军就在辽县(现左权县)武乡一带活动,运气好的话可以直接碰到。
然而命运并没有眷顾他们。进山后还算顺利,毕竟当时能到北平念书的一般家境还都不错,因此出发时食物衣物携带也还充足。沿着山路也能碰到一些山村人家,因此日行夜宿,眼看进了山西境内,已经过了辽县县城,离武乡不远了。可就在这时,突然碰到一伙日军,应该是搜索部队,见到他们,二话不说,开枪就打。走在前面的两个同学当场倒在血泊中。其他人在这个突然变故中也惊呆了。不知道谁喊了一声快跑,武文斌才反应过来,下意识的撒腿就跑。可是子弹还是比他跑得快。没跑多远,就觉得有什么东西在他左胳膊上拉了一下,他一个趔趄,脚下一滑,顺着山坡滚了下去。人也失去了知觉。
不知过了多久,他慢慢的恢复了知觉,醒了过来。
睁开眼睛,四处打量一下,发现自己睡在一张床上,被子挺厚,而且很干燥,看起来是刚刚晒过,有一股太阳的味道。房间不大,也很简陋,床头边有一扇窗户,窗外一只不知道叫什么的小鸟在叽叽喳喳的叫着,周边很宁静。
他抬头看看四周,房间里没有人,他想用胳膊撑起身子起床,谁知刚一用力,一股钻心的疼痛从左胳膊传来,他不由哎呀一声。
“哎,别动,你胳膊上有伤。”
门帘一挑,进来一个中年妇女,紧跟着后面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
“我这是在哪里?”武文斌疑惑的问。
“这里是半山峪。”
原来,就在鬼子袭击武文斌他们的时候,附近正好又一支**抗日游击队经过,听到枪声就赶了过来,由于赶过来的时间晚了点,加上敌我实力相差太大,因此只有一个叫做李志宽的同学正好跑向游击队所在方向而获救。而武文斌坠落的山坡也正好在游击队经过的路上,于是就将武文斌也救了回去。
此时的游击队由于处于抗战初期,因此不但装备差,甚至连固定的宿营地都没有。李志宽倒没什么说的,既然命是游击队救的,而且都是打鬼子,哪里都一样,所以立马加入了游击队。而武文斌就难办啦,不但有伤还昏迷不醒,显然无法留在游击队。
这个时期,由于有大批青年学生和爱国志士投奔延安,所以,沿途抗日武装都得到指示,希望尽量保护和帮助他们,这支游击队也不例外,所以对武文斌也非常重视。经过商量,决定将他送到游击队里的石头家疗伤。等他身体康复再来接他。
石头今年二十岁,家就在半山峪,离这里也不是太远,翻过两座山就到了。就这样,武文斌来到了石头家里。
石头兄妹二人,妹妹叫兰兰,就是刚才跟进来的那个小姑娘。那个时候,山里的人结婚都早,所以石头的父亲也就四十挂零,正值壮年。石头的母亲是典型的山村妇女,勤劳贤惠且心地善良。在他们精心护理下,武文斌很快好了起来。
实际上,武文斌的枪伤并不严重,非常幸运的是子弹没有碰到骨头,只是擦着骨头在肌肉上打了一个对穿眼。更加幸运的是没有感染,可能是因为石大叔搞的那些草药起了作用吧,反正是很快就好了,也没有出现什么后遗症。不到一个月就可以下地到处跑了。不过每当武文斌要帮着做点什么的时候,石大叔总是谆谆教导他说“手伤是富贵伤,能吃能喝能跑能玩就是不能干活滴”。武文斌再要争辩,兰兰就跳出来瞪着那双黑溜溜的眼睛凶巴巴的说“不行”,无论武文斌怎么说破天,结果都是那两个字,不行。
“嘿,我长这么大还没有人管过我呢。”武文斌说的也没错,在家里,父母兄长都是随他折腾的。
“没人管是吧?那就更要管啦,在这里你就要听我的。”兰兰撅起了小嘴,眼圈也红了起来。她把武文斌说的没人能管理解为她说的没有人管啦。
“好好好,我的小姑奶奶妹妹,听你管行了吧”。不知道为什么,武文斌还真有点怕这个小丫头,同时心底也升起一缕温情。“原来有个妹妹还真好呢。”他在心里嘀咕着。
每次这个时候,石大叔总是在一边呵呵笑,石婶却唯恐天下不乱的说“这辈分好像有点乱吧?”
不过,武文斌还是争取到一份事情,也可以叫作工作吧,那就是上山砍柴。当然这也需要充分的理由滴。这个理由就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能,将来要打鬼子,爬不了山肯定是不行滴。另外一个理由就是要熟悉环境,没准将来要在这片土地上跟鬼子作战,不熟悉故土怎么行呢。
于是,家里烧柴的事情就被他承揽了下来。每天清早一起床,他就带上梱柴禾的绳子,腰里别上斧头,一口气爬上村后的大山山顶,然后砍柴,晌午带点干粮,就不回去了,在四周山上转转,熟悉一下环境,再找几个山顶,对着它们上上下下跑上几个冲刺,半下午才背着柴禾回去。